【灣區青年】香港金融業的發展趨勢

 

2022年初始,環球地緣政治和金融市場已歷經波瀾,同時本港疫情亦帶來經濟方面的困難和挑戰。令人稍欣慰的是,在最新發布的第31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中,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總排名繼續維持全球第三。在波動環境之下,香港仍是全球最大的資本市場之一,亦是全球主要的首次公開招股(IPO)地點,集資規模在過去13年中有7年於全球IPO市場排名中稱冠。

香港蓬勃的資本市場歷來成績斐然,但一直尋求新機遇。舉例而言,2018年,港交所主板的上市制度新增三個章節,允許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發行人及具有個人不同投票權架構的公司上市,同時亦為來自大中華及國際市場的公司設立在香港作第二上市的優待渠道,可謂引領資本市場邁進新時代。

這次改革讓香港成為尋求集資的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匯集地,在策略上增強了香港的國際市場地位,亦伴隨着內地「新經濟」產業的急速發展,為國家經濟增長作出了相當的貢獻。自國家統計局於2018年闡明新經濟產業的分類,新經濟產業成為國家發展的主要焦點。根據財新新經濟指數,202112月,新經濟產業佔內地整體經濟投入活動的28.1%。而在2021年港交所的新上市公司中,86.6%集資流向了新經濟公司。

未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仍有進步空間,繼續提升作為金融、集資中心的競爭力。香港金融發展局就此在3月初發表題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優化香港的上市制度》的研究報告,旨在進一步發揮香港上市框架及整個資本市場的潛力。報告提出建議措施,當中包括借助推行第十八A章生物科技公司上市規則的成功經驗,考慮如何配合其他行業科技企業的集資需求;以及審視具有不同投票權架構並透過上市規則第八A章上市的發行人的「創新性」要求及認定標準等。

近年,全球資本市場廣泛關注的另一個重要議題是綠色及可持續金融。隨着氣候變化成為全球的焦點議題,世界各地的政府和企業均投放龐大資源於推動減低碳排放。格拉斯哥氣候峰會COP26更達成《格拉斯哥氣候公約》,各國須在2022年底之前強化「2030年減排目標」,並對碳交易市場規則達成協議,而中國內地碳市場發展亦嶄露頭角。自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於20217月開始交易以來,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79億噸,累計成交額76.61億元人民幣。

面對龐大的市場,香港應憑藉穩健的金融體系及調動國際資本的能力,在碳市場未來的發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有鑑於此,金發局亦將進行研究,積極探討香港如何憑着自身優勢,發展成為區域碳交易中心,以提升香港作為國家及大灣區內的綠色和可持續金融中心的地位。

 

瀏覽量:0
收藏